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有一位书法家以他独特的笔墨展现着自己的心路历程。他就是王砚辉,一位精湛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作品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王砚辉的心路之旅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情感,他用墨水和纸张传递着自己的思想与灵感。每一次作品的呈现都是一次心灵的勾画和表达,是他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他的作品兼具经典传承与现代创新,以独特的风格和造诣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展现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深刻内涵。
王砚辉老师说我不甚会写字,但我非常热爱书法作品。每逢遇到好的作品,我总想多看几眼,良久不愿离开。因此,我也就非常喜欢搞书法的人,总想和书法家交朋友,十多年来遗憾无缘分。2006年我有幸和王砚辉先生相遇、相识,并先后拜读了他的多幅作品,使我为之一振,先生的楷书饱满圆滑、遒劲有力、浑厚朴实,有颜之稚淳,柳之风骨。行书潇洒飘逸、天真自然,宛若行云流水,有王之逸韵,唐之匡正。草书狂放坚挺,收束有度,不复古人,自成一体。细观先生作品,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使人感到先生无不是在认认真真地写字,而且是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先生那矜持不苟的研学精神,锲而不舍的志向所在,淳朴耿直的道德品质跃然纸上。整个作品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给人以哲理和人生的启迪。故而我便和先生结为忘年之交。
几年的真诚交往,我更为先生对书法孜孜不倦追求的毅力、笔耕不辍的顽强意志、博览书论典籍的钻研精神所打动、感染,既而更加佩服。他确实称得上书法之大家、为人之师表。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先生的书论作品及先生的诗词歌赋,更使我耳目一新,对先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不懂书法理论,因而对先生的作品不敢妄加评论,只感到先生所作《书法与艺理》每一篇都简明扼要、朴实无华、据实举证、言之凿凿,而又娓娓道来,易读易懂,而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短短的几篇书论文章中,先生并没有展开去说,但先生几个独到的见解,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生对楷书极为推崇,尊楷书为书法之鼎力。并从实用、审美、研习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他提出,学习书法无论是行书还是草书,都必须首先学习楷书,在积蓄一定的楷书功底的基础上再去研习行书、草书,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先生对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神采指书法为文的内容,形质才是指汉字的书体,不是指书法。他以《兰亭序》和《祭侄稿》为例,指出王、颜二人以为文为主,情感真挚,逐步升华,以达情绪激奋、心手相忘而书之出焉,并非专门为书之作。
三是关于书法之败笔。历史上,书法名家辈出,留下了诸多书法之传世作品,不乏标新立异,各炳千秋者,但也有败笔。先生觉得各名家书作的败笔,是书家不经意的一笔之失,是他们的遗憾与无奈,绝非有意而为。败笔就是败笔,不能说成是刻意的创作。若这样评论,就有失书家之本意,对书家的人品及作品的格调是一个降低。因为有了这实实在在的一笔败笔,方更显出书家品格之高和书作的真实。因为只有书家极品,才谈得上一笔之失,一般书作,尚无绝好的一笔,那便无败笔之谈了。真是实话妙论。
砚辉先生也非常喜欢草书,他的草书,飞笔而不滑,狂放而厚实,笔笔坚挺,顿挫千斤,给人一种凝重而深沉的感觉。因此他认为草书更要严格循法,使所书之字都必须有据查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遇到一个从未写过的生僻字,他都要翻阅资料,查出不同草书法,反复对比,反复推敲,取长补短,择其妙者而用之。他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最后一点,“书法家必须写好所有的字”。这既是他的观点,也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他的追求所在。他正在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我不是一个书法家,无法对先生的作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只谈一些自己肤浅的认识。我祝福先生研习创作成功,我期待着先生灿烂辉煌时期的到来,为祖国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升华,作出自己的贡献。
声明:本站部分稿件及配图来源于其他网站或第三方供稿,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邮箱:tougao@qeerd.com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17012874号-38 版权所有: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技术支持:企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