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文波
一个人精神的最后归属地应该是故乡。
撒拉溪,一个让我梦开始的地方,一个让我一生都无法绕过的地方,我精神的最后一块归属地。
——题 记
一
2008年冬天,我谢绝了部队领导要我继续留队服役和所在地省、市级多家报刊及电视台留用的好意,脱下橄榄绿色的军装,至此,离开军事宣传报道工作岗位和心爱的摄像机及高薪的收入,毅然回到了久违的村庄: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场村。
在四川雅安整整生活了十二年,雅安应该也算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但我却无法找到一种身份的认同。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精神的最后归属地,应该是故乡。
二
其实,我对撒拉溪一直是陌生的,但有三件事却深深地留在记忆中。
听说撒拉溪这个名字,缘于大伯父家二女的婚事。听家人说,小地名叫野马山(属双龙村)的地方,归撒拉溪管,但从龙场村步行,要走3个多小时,且一直爬山。由于我当年年幼,没有参加堂二姐的婚礼。尽管后来有了通村公路,但直至今日我也没去过堂二姐家。野马山成为我对撒拉溪最初的印象。
第一次到撒拉溪,是1994年收到《毕节晚报》刊发我的“处女”作《对“症”下药》的样报,随后又收到报社从邮局汇出的8元稿费。趁赶集的时间,从龙场村出发,路经昌营、沙罗村,沿着高低不平的乡间小道,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撒拉溪街上。撒拉溪集镇的街并不宽敞,两边是低矮的石房、木房,326国道线必须从集镇仅有的通道穿行。由于赶集,小商小贩们在撒拉溪老街租用住户家门口的场地,摆上日常生活用品,然后高声叫卖。过往的车辆只能在赶集的人群中边摁喇叭边缓慢前行,本就狭窄的老街被挤得更是水泄不通。
一直以来,我不太喜欢诸如赶集这种“热闹”的场面。
从街头挤进人群中,到铁匠街卖农具之处,也基本算是街尾了。由于是第一次到撒拉溪,并不知道邮政局的具体位置,打听路人,到邮政局排队领取稿费后,随即匆匆返回。
1996年9月,应征参军到撒拉溪镇体检,这是我第二次到撒拉溪。
三
生我养我的龙场村是个相对落后的地方,山高、路远且常年缺水,但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就在放弃学业白天忙完沉重的农活后,我依然坚持在煤油灯下读书、练字、画画,甚至尝试着写作,用文字释放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一直认为,哪怕是在农村艰苦的环境里,只要有事干,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精神上的愉悦就足以战胜艰苦环境所带来的种种不便。
做完农活后的夜晚,我总爱走出家门,站在离老屋数百米远的黄家丫口眺望,那些从新桥驶过发出的耀眼的汽车灯光以及回响在耳际的喇叭声,总是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何时才能走出村庄走出撒拉溪……
我之所以一心想离开,缘于那时涉世未深的我总觉得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被家人理解。思想被人束缚的感觉如同被蜘蛛网粘的蚊子,有力无处使,也曾因观念的不同,多次与父亲争吵。
当我穿上橄榄绿色军装走进警营时,自认为满身疲惫的我认定自己今生不会再踏进撒拉溪一步。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想起了一直认为陌生至极的故乡——撒拉溪,也想起了生我养我的龙场村。
这,也成为我从部队转业后执意要返回故乡的主要理由。
四
今6月17日,有幸回乡参与“感恩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七星关区撒拉溪镇‘艺术赋能、振兴乡村’主题文艺采风创作活动”,我竟有些莫名的激动,却也说不出理由。
次日一早,随车从毕节出发,前往撒拉溪镇集合。
“撒拉溪镇地处毕节市西部,总面积149.3平方千米,辖19个村137个村民组,总人口共18942户75382人,是七星关区户籍人口最多、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距市中心33公里,毕威高速公路、326、246国道穿境而过,是‘三县’(赫章县、威宁县、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一市’(毕节市)‘六个乡镇’(长春、野角、青场、大河、放珠、杨家湾)的必经之道,交通条件便利。全镇以种养业为主,属典型的农业乡镇,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座谈会环节,撒拉溪镇党委书记龙升、镇长吕绍学介绍道。
从撒拉溪镇政府沿振兴大街出发,在龙凤村,刺梨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村小学、村卫生室、科技小院、柏山家庭农场——毕节景致康养园,“源之林”拱拢坪林下天麻基地,沙乐村10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沙坝小学,所到之处,撒拉溪镇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方面的发展变化,让我为之惊叹。
五
按照“一年塑形象、两年提质量、三年创品牌”的教育发展规划,撒拉溪紧紧围绕教育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教学质量提升行动。作为民盟中央和民盟各级组织帮扶援建的龙凤村小学,只见进入校园宽敞的沥青路、园内的绿化、“同心图书走廊”,无不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龙凤科技小院在民盟中央的关心和七星关区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3月建立之初,科技小院以龙凤村的刺梨、马铃薯与跑山鸡产业为抓手,在中国农业大学焦小强老师、贵州大学鲁敏老师的指导下,中国农业大学和贵州大学的8名研究生先后驻扎在科技小院,在刺梨产业方面进行了刺梨提质增效综合技术体系研究,面对近年来本地马铃薯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的问题,跑山鸡养殖试验、蔬菜种植、烤烟生产、天麻生产等,因地制宜为撒拉溪本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零距离”开展技术传播和社会服务。
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不仅开展上呼吸道、消化、泌尿、心血管系统等基础疾病的诊治,还将“远程医疗”延伸至村级,打通了省、市、区、镇、村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内优质医疗服务,不仅满足村民常见病、多发病、慢病治疗等就医需求,还有效降低了村民的就医成本。
产业调整助推了撒拉溪镇的发展。始建于2018年的龙凤村刺梨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作为当时被定位为区主要领导农业产业结构示范点,基地按“平台公司+实施主体+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村民不但可以得到土地流转租金,而且还可以参加务工劳动挣钱,既解决了撂荒闲置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也解决了村民无需外出就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和照顾家庭的刚性需求。
总面积1200亩的龙凤村柏山家庭农场——毕节景致康养园,燕骨悦医院以燕氏祖传骨伤科秘方为技术支撑,配合现代医疗技术已形成区域品牌,经果林种植基地、跑山鸡养殖项目建设、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中草药精深加工基地等,将促进康养与养老、医疗、旅游、森林、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
贵州“源之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张学昆是撒拉溪镇龙凤村三锅庄人,2007年开始在外打拼并从事过多个行业,2023年公司成立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资源的思想理念,充分利用在云南多年从事林下天麻种植和“蜜环菌”“萌发菌”技术研发生产及推广的产业优势,专业从事两菌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并大规模进行林下天麻培育种植,既创造了效益,又让生态平衡,能达到生态效益双丰收。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110亩的沙乐村10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以贵州偌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为载体实施运营,将按现代化生态农业和
自动化养鸡模式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花园式的养殖生产基地,市场前景广阔。
……
作为土生土长的撒拉溪人,有幸参与此次采风活动并见证了撒拉溪的发展,生态美、百姓富、活力强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村村寨寨徐徐铺开,全镇7万多父老乡亲在撒拉溪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相信故乡的明天会更加精彩,新时代画卷会更加绚丽多彩。
六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每每听到费翔《故乡的云》这首歌时,心底便会荡起无尽的情感。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如果当年在村庄里,我觉得自己受到委屈时不赌气,不负气,可能我现在依然还在龙场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仔细想来,应该说,撒拉溪是我人生的驿站,亦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想想年少不经事的我,当初曾经赌咒发誓不再踏进一步的撒拉溪,可经过时光的大浪淘沙后,撒拉溪已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这里,有我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撒拉溪的一草一木,已深深流淌在我的血液无法分割。
从故乡走向城市,我只是一个生活在城市的农村人,一直在故乡的土地上穿行。穿行中,幸福着。借此,仅以这些文字,诉说我与撒拉溪的紧密相连。
未来,主意已定:哪都不去,回撒拉溪镇,住龙场村。
作者简介:
周文波,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场村人,种过庄稼、打过苦工,穿过军装、握过钢枪,做过记者、编过报纸。现为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宣传科科长。
喜欢用文字与自己对话,穿越谁的名字,张望着虚构的温柔。自信拼搏可挣得机遇,汗水可浇出新绿。
声明:本站部分稿件及配图来源于其他网站或第三方供稿,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邮箱:tougao@qeerd.com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17012874号-38 版权所有: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技术支持:企迪网